ISO 2768 通用公差標準詳解

ISO 2768 通用公差標準詳解
工程師使用游標卡尺測量金屬零件的尺寸

ISO 2768 是一個國際標準,主要目的是為了簡化工程圖面,針對圖面上沒有單獨標註公差的尺寸和幾何特徵,提供一個通用的、預設的公差規範。因此,它也被稱為「未註明公差的通用公差標準」(General tolerances for linear and angular dimensions and geometrical tolerances)。

在 CNC 加工中,如果圖紙的標題欄或技術要求中註明了如 ISO 2768-mK,加工人員和品檢人員就能知道所有未標註公差的尺寸都必須符合這個標準所定義的精度等級。

這個標準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 ISO 2768-1: 針對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 ISO 2768-2: 針對形狀和位置的幾何公差。

第一部分:ISO 2768-1 線性與角度公差

這一部分定義了尺寸的允許變動範圍,並根據精度高低分為四個公差等級:

  • f (fine 精密級)
  • m (medium 中等級) - 最常用
  • c (coarse 粗糙級)
  • v (very coarse 最粗級)

1. 線性尺寸公差表 (單位: mm)

此表適用於長度、直徑、距離等線性尺寸。

標稱尺寸範圍 (mm) f (精密級) m (中等級) c (粗糙級) v (最粗級)
0.5 ~ 3 ±0.05 ±0.1 ±0.2 -
> 3 ~ 6 ±0.05 ±0.1 ±0.3 ±0.5
> 6 ~ 30 ±0.1 ±0.2 ±0.5 ±1
> 30 ~ 120 ±0.15 ±0.3 ±0.8 ±1.5
> 120 ~ 400 ±0.2 ±0.5 ±1.2 ±2.5
> 400 ~ 1000 ±0.3 ±0.8 ±2 ±4
> 1000 ~ 2000 ±0.5 ±1.2 ±3 ±6
> 2000 ~ 4000 - ±2 ±4 ±8

2. 倒角與圓角半徑公差表 (單位: mm)

標稱尺寸範圍 (mm) f (精密級) m (中等級) c (粗糙級) v (最粗級)
0.5 ~ 3 ±0.2 ±0.2 ±0.4 ±0.4
> 3 ~ 6 ±0.5 ±0.5 ±1 ±1
> 6 ±1 ±1 ±2 ±2

3. 角度尺寸公差表 (單位: 度、分)

標稱尺寸範圍 (mm)
(較短邊的長度)
f (精密級) m (中等級) c (粗糙級) v (最粗級)
~ 10 ±1° ±1° ±1°30' ±3°
> 10 ~ 50 ±30' ±30' ±1° ±2°
> 50 ~ 120 ±20' ±20' ±30' ±1°
> 120 ~ 400 ±10' ±10' ±15' ±30'
> 400 ±5' ±5' ±10' ±20'

第二部分:ISO 2768-2 幾何公差

這一部分控制零件的形狀、方向和位置,確保其功能性。它分為三個公差等級:

  • H (精密級)
  • K (中等級) - 最常用
  • L (粗糙級)

幾何公差表 (單位: mm)

此表適用於直線度、平面度、垂直度、對稱度、同軸度(跳動)等。

標稱尺寸範圍 (mm) H (精密級) K (中等級) L (粗糙級)
~ 10 0.02 0.05 0.1
> 10 ~ 30 0.05 0.1 0.2
> 30 ~ 100 0.1 0.2 0.4
> 100 ~ 300 0.2 0.4 0.8
> 300 ~ 1000 0.3 0.6 1.2
> 1000 ~ 3000 0.4 0.8 1.6

如何在圖面上標示與解讀?

在工程圖上,這兩部分通常會合併標示。最常見的標示方式為:

ISO 2768-mK
  • m:來自第一部分 (ISO 2768-1),代表所有未註公差的線性與角度尺寸均採用「中等級 (medium)」公差。
  • K:來自第二部分 (ISO 2768-2),代表所有未註公差的幾何形狀均採用「中等級 (K)」公差。

總結與注意事項

  • 簡化設計:設計師不必為每個非關鍵尺寸都去計算和標註公差,大大節省時間並使圖面更簡潔。
  • 溝通標準:為製造和檢驗部門提供了統一的遵循標準,避免了因未標註公差而產生的爭議。
  • 優先級原則:如果圖面上某個尺寸已經有明確的公差標註(例如 30 ±0.05 或有幾何公差符號),則該特定標註優先,ISO 2768 的通用公差在此處不適用。
  • 功能性考量:設計師在選擇公差等級(如 mKfH)時,應基於零件的功能、裝配需求和製造成本來決定。精度越高,成本也越高。

對於 CNC 加工來說,ISO 2768-mK 是最普遍的要求,它在確保基本品質的同時,也提供了合理的製造成本效益。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