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教你打造完美的 Prompt,生成任何你想要的畫面

在 AI 繪圖的廣闊世界中,我們腦中常有絕妙的想法,但 AI 生成的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這個問題的關鍵,往往在於我們與 AI 溝通的「語言」——也就是「提示詞 (Prompt)」。
一個好的 Prompt,就像是給 AI 一份清晰的施工藍圖;一個模糊的 Prompt,則像是一張潦草的草圖,讓 AI 無所適從。
本文旨在提供一個系統化、可複製的框架,幫助您將腦中的模糊想法,轉化為 AI 能精準理解、細節豐富的指令。透過我們精心設計的「終極 Prompt 生成範本」,您將學會如何像專業人士一樣,有條不紊地建構指令,從而穩定地創造出高品質、高符合度的圖像。
終極 Prompt 生成範本 (All-in-One 版)
這份範本是我們與 AI 溝通的核心工具。它將一個複雜的創意過程,拆解成數個可控的模組,讓您能全面地掌控畫面的每一個細節。
第一部分:核心主題 (The Core Subject)
這是您指令的靈魂,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 基本想法 (Idea): 先寫下您最原始、最簡單的想法。例如:「一個騎士在洞穴裡」。
- 豐富描述 (Detailed Description): 將想法擴充,加入 5W1H 的細節:
- 人物 (Who): 孤獨的騎士、兔子店長
- 情緒 (Emotion): 敬畏地、溫馨的
- 動作 (Action): 凝視著生命之樹、擦拭杯子
- 環境 (Where): 巨大的水晶洞穴、老橡樹的樹洞咖啡館
- 物件 (Object): 身披銀甲、蘑菇做成的椅子
- 天氣/時間 (When): 午後的陽光、下著細雨的夜晚
第二部分:風格與視覺元素 (Style & Visual Elements)
這部分決定了畫面的整體「看起來像什麼」。
- 主要風格 (Primary Style): 決定畫面的整體調性。
- 插畫/卡通 (Illustration/Cartoon): 吉卜力風格 (Ghibli style)、皮克斯風格 (Pixar style)、日式動漫 (Anime)、美式漫畫 (Comic book style)
- 寫實/藝術 (Realistic/Artistic): 擬真照片 (Photorealistic)、電影感 (Cinematic)、油畫 (Oil painting)、水彩 (Watercolor)、概念藝術 (Concept art)
- 數位/科幻 (Digital/Sci-Fi): 3D渲染 (3D render)、賽博龐克 (Cyberpunk)、蒸汽龐克 (Steampunk)
- 特殊工藝 (Special Craft): 微縮場景 (Diorama)、黏土風格 (Claymation)、像素藝術 (Pixel art)
- 構圖與視角 (Composition & Angle): 決定我們從哪個角度看故事。
- 距離: 特寫 (Close-up shot)、中景 (Medium shot)、遠景/廣角 (Wide-angle shot)
- 視角: 正面視角 (Front view)、鳥瞰視角 (Top-down view)、仰視角 (Low-angle shot)
- 光線與色調 (Lighting & Color): 決定畫面的氛圍。
- 光線: 戲劇性光線 (Dramatic lighting)、柔和光 (Soft light)、逆光 (Backlighting)、黃金時刻 (Golden hour)、霓虹燈 (Neon lighting)
- 色調: 鮮豔飽和 (Vibrant)、復古色調 (Vintage)、黑白 (Black and white)、冷色調 (Cool color palette)、暖色調 (Warm color palette)
- 圖片比例 (Aspect Ratio): 決定畫面的畫幅。
- --ar 16:9 (寬螢幕)
- --ar 4:3 (標準)
- --ar 1:1 (方形)
- --ar 3:4 (垂直)
- --ar 9:16 (手機)
第三部分:進階細節與修飾詞 (Advanced Details & Modifiers)
這些詞彙能為您的畫面畫龍點睛。
- 細節程度 (Level of Detail): 高細節 (Highly detailed)、8K、極簡 (Minimalist)
- 媒材紋理 (Material Texture): 粗糙紋理 (Rough texture)、光滑表面 (Glossy)、霧面 (Matte finish)、金屬感 (Metallic)
- 特殊效果 (Special Effect): 微距 (Macro shot)、魚眼鏡頭 (Fisheye lens)、景深/背景虛化 (Depth of field / Bokeh)、動態模糊 (Motion blur)
組合範例實戰 (16:9 寬螢幕版)
以下是運用上述範本創作的三個範例,統一採用 16:9 的寬螢幕比例,適合做為電腦桌布或影片封面。
範例一:奇幻史詩
Prompt: 奇幻概念藝術風格,16:9 史詩級畫面。在一個巨大的水晶洞穴深處,一位身披銀甲的孤獨騎士,敬畏地凝視著一棵古老的生命之樹。古樹自身發出神秘的藍色體積光,照亮整個洞穴,空氣中漂浮著發光的孢子,畫面要求高細節。 --ar 16:9

範例二:溫馨童趣
Prompt: 吉卜力風格,16:9 畫面。在一個老橡樹的樹洞裡,有一間溫馨的咖啡館。兔子店長正在吧檯後擦拭杯子,幾隻小松鼠坐在蘑菇做成的椅子上喝著熱可可。從窗戶灑進午後的陽光,搭配室內點亮的小燈籠,整體為暖色調,帶有手繪水彩的質感。 --ar 16:9

範例三:未來科幻
Prompt: 賽博龐克風格,16:9 畫面。在下著細雨的未來不夜城,以廣角視角拍攝一個小小的飛行拉麵攤,它在高樓大廈之間顯得渺小而溫暖。周圍巨大的霓虹廣告牌光芒與攤位的燈籠光在潮濕的表面上形成強烈反射,背景有動態模糊的飛行車輛,氛圍感強烈。 --ar 16:9

為您的特定主題,打造專屬封面
學會了範本後,該如何應用在特定內容的封面或主視覺上呢?以下提供幾個主題的 Prompt 建構思路與範例:
三國演義的場景
思考: 需呈現歷史的厚重感、戰爭的宏大與謀略的交鋒。「電影感 (Cinematic)」和「概念藝術 (Concept art)」風格最為適合。
Prompt 範例: 電影感,概念藝術風格,16:9 畫面。「赤壁之戰」的宏大場面,以廣角遠景呈現。江面上,數艘東吳戰船正藉著東風衝向曹操的連環船陣,船上火箭齊發,火光映紅了整個江面與天空,水面倒映著火光與濃煙,氛圍充滿史詩感與緊張感,要求高細節。 --ar 16:9

介紹「英文文法」的封面場景
思考: 文法是語言的「結構」與「規則」。需用視覺語言表達「秩序」、「清晰」、「建造」的概念。「3D 渲染 (3D render)」與「極簡設計 (Minimalist)」是絕佳選擇。
Prompt 範例: 3D渲染,極簡設計,16:9 畫面。在一個純白色的極簡空間中,許多發光的半透明藍色方塊,正精準地組合成一個完美的英文句子結構(S+V+O)。畫面乾淨、有科技感,象徵著文法規則的清晰與條理。 --ar 16:9

介紹「英文主題單字」的封面場景
思考: 單字是圍繞「主題」發散的,需要表達「關聯」、「網絡」、「豐富多彩」的感覺。「現代扁平插畫 (Modern flat illustration)」風格能完美呈現。
Prompt 範例: 現代扁平插畫風格,16:9 畫面,色彩鮮豔。畫面中央是一個發光的腦袋或書本圖標,周圍以網絡圖的形式,發散出多個主題區域,如「旅行 (Travel)」、「食物 (Food)」、「科技 (Tech)」。每個區域都由相關的可愛小圖標(飛機、蘋果、電腦)和其對應的英文單字組成,視覺上活潑有趣。 --ar 16:9

介紹「程式交易成功人士」的無人物封面場景
思考: 要表達「成功」、「科技」、「數據」與「掌控力」,但不能有人。重點是塑造一個成功者的「環境」。
Prompt 範例: 擬真照片風格,電影感,16:9 畫面。一個位於頂樓辦公室的極簡辦公桌。桌上有三台顯示器,正顯示著複雜的股票K線圖與數據流。一把高質感的人體工學椅微微轉向畫面。窗外是繁華的都市夜景,燈火輝煌。整體色調沉穩、專業,光線主要來自螢幕和窗外夜景。 --ar 16:9

介紹「Google Blogger 攻略」的封面場景
思考: 需結合 Blogger 的品牌色(橘色),並傳達「寫作」、「創意」、「發佈」的過程。
Prompt 範例: 溫馨的 3D 插畫風格,16:9 畫面。一張木質書桌上,放著一台打開的筆記型電腦,螢幕上是 Google Blogger 的編輯介面。旁邊有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一本攤開的筆記本和幾支筆。背景是一個淺灰色的牆面,上面用橘色的線條勾勒出燈泡、雲端、分享等圖標,整體氛圍既舒適又有創造力。 --ar 16:9

介紹「技術指標」的封面場景
思考: 比程式交易更抽象,純粹是「數據」和「分析」的可視化,需要強烈的科技感和未來感。
Prompt 範例: 數位藝術,抽象風格,16:9 畫面。在深藍色的背景上,數條發光的線條和數據流,以優雅且富有科技感的方式,勾勒出抽象的 MACD、RSI 和布林通道等技術指標圖形。圖形具有3D立體感和景深效果,給人精準、專業、前瞻的視覺感受。 --ar 16:9

介紹「好用工具或連結」的封面場景
思考: 核心是「集合」、「效率」、「解決方案」。瑞士刀或工具箱是很好的視覺比喻。
Prompt 範例: 向量插畫,扁平化設計 (Flat design),16:9 畫面。在一個柔和的背景中央,有一個風格化的「瑞士刀」或「工具箱」。每一個展開的工具,都不是傳統的螺絲刀或鉗子,而是代表不同功能的現代圖標,如「搜尋放大鏡」、「連結圖標」、「設定齒輪」、「儲存雲端」等,象徵一站式解決方案。 --ar 16:9

結論
掌握 Prompt 的藝術,就是掌握與 AI 高效溝通的鑰匙。別再讓模糊的指令限制您的想像力。下次當您有任何畫面想實現時,試著打開這份「終極 Prompt 生成範本」,一步步地拆解、組合,您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創造出心中完美的圖像,可以如此輕鬆且精準。